第20章 茶酒文化研究与实践

    第20章 茶酒文化研究与实践(1/2)

    林正秋对于茶酒文化研究,大多散落在他的各种论文及专著中,早在八十年代初的《南宋都城临安》一书中就有类似考证。在《浙江古代酿酒历史及文化》、《浙江酒文化》、《浙江历史与旅游文化》等论文中均有深入浅出的研究。林教授博览群书,存量丰富,其著述一大特色,就是就一个专题,旁敲侧击,将各种古籍记载的相关内容溶于一炉。从那些零星记载中,去杂存真,例如,一个酒类主题,分门别类,从各种记载中,包括古人的著述或诗词,抽丝剥茧,层层分析,让人们了解自古代杭州酒文化的演进过程。

    酒文化研究

    在《杭州科技史略》一书中,林专门辟有章节,将酿酒列为“古代杭州手工业技术”。

    从杭州酿造技术发端一直写到杭州酒品的销售。杭州的酿酒技术始于东晋,《晏公类要》是晏殊(注1)所编撰的一部古书,记载了东晋初,有裴氏在仙老墩采百花酿成酒,人称花酿。唐代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称赞本地梨花酒。

    北宋时,杭州成为江南最大酿酒地,课税达三十万缗,仅次于京城开封与四川成都,名列全国第三位。我国第一本制曲酿酒技术的专著《北山酒经》(注2)就是在杭州诞生的。

    南宋定都杭州后,酿酒业更加发达,成为全国之最。据《武林旧事》(注3)记载,当时杭州的名酒有思堂酒、流香酒、碧香酒、蔷薇露、竹叶青、珠珠泉、兰桥风月等五十四种之多,一半以上为杭州本地酿造。其中兰桥风月酒一款,在古典小说《水浒传》就有提及。最有名的酒坊是西湖边的曲院风荷,占地千亩,成为最大的官营制酒作坊。所产之酒多为官府的户部(5)采办。酿酒取金沙泉水,每年制曲百万斤,获利五万余缗,西湖之上的荷香、酒香、花香,飘逸四方,蔚为一方名胜。

    一九八九年,在《商业经济与管理》杂志八月号上,他发表《浙江古代酒史话》作了详细介绍。对于杭州酿酒业历史,林做了专门研究与考证,在《浙江古代酿酒历史与文化》、《浙江旅游与文化》中,根据古代地方志与其它文献的记载,详尽介绍了杭州古代酿酒的传承与历史。宋代的《名酒记》、《武林旧事》、《梦梁录》均有酒文化的踪迹。

    林搜集了许多史料,列出众多古代杭州名酒的名称,分门别类加以详细介绍。

    历数各地名酒,浙江古代酿酒史,夏至唐代以前是浙江酿酒初期,以黄酒为中心,有女儿红、山阴甜酒、乌程酒、百花酒等。

    二宋时期,各地名酒纷纷涌现,形成了繁荣局面。林根据宋代《名酒记》、《武林旧事》、《梦梁录》等记载,对名酒进行了考证。

    蔷薇酒,南宋宫廷名酒,陆游《老学庵笔记》有:“禁中供御酒名蔷薇露。”皇上以此酒赐大臣。

    珍珠泉酒,据《杭州府志/物产志》载,出在雷峰塔之北,南宋将领张俊别墅内,有泉迸出,迭迭如珍珠。宋代官库在其侧,取此泉水酿酒,故名。

    石室酒,在衢州,宋代诗人周紫芝《风流泉铭序》载:“石室酒出三衢,名倾浙右,余得其法于衢人。以授富水兵厨使酿酒之。既成,取之酌客,无不喜者,以为深醇雅键,自是风流,因名之风流泉而为之铭。”

    酿泉酒,在严州(今建德市梅城镇),据《景定严州府志卷四》载:“郡城岸江枕山,泉味甘冽。酿泉,在郡圃(茶园)以此井水酿酒,而得此名。”

    三白酒,在湖州。明代《五杂俎/物部》:“江南之三白,不胫而走,半九州岛矣。然吴兴造胜于金昌。”《崇祯乌程县志》有:“湖人好饮白酒,暑月间煮熟,或入竹叶或荷叶,芳烈而清,名碧香清。”所谓三白者,白米、白曲、白水,故名。《西吴枚乘》载:“今乌程酿亦寝薄,迩来沈氏三白酒乃甲江南。”古代三白酒名噪一时,誉满江南。

    宋代杭州酒业兴隆

    林认为,在唐代文献中,提到的酒名仅数十种而已,到了宋代文献所提到的酒名多达两百种以上,可见宋代酒品之多。究其原因,一是酿酒技术的发展;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