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宗教文化研究

    第15章 宗教文化研究(1/2)

    杭州旅游发轫于东晋、吴越国时期形成的宗教“进香之旅”,到了宋室南渡,定都临安以后,达到佛教旅游的鼎盛时期。历代以来,除了战乱或非常时期,只要在和平年代里,以宗教朝圣带动的西湖山水之旅,从未间断过,人有“东南佛国”之称。林最初介入对宗教文化研究是在七十年代后期,为黄龙洞的恢复并撰写了《慧开禅师小传》碑文,受到好评。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恰好省外事办公室与旅游局决定对所属导游进行培训,举办几期旅游文化讲座,林承担讲课的题目是“杭州历代文化与旅游”,其中有介绍灵隐寺历史、寺内主要的菩萨,以及西湖历代的宗教文化成为主要内容之一,当时全市只有灵隐寺等个别寺院开放。

    谈到西湖旅游的起源发与兴起时,林说,西湖的早期旅游活动,在于四乡百姓的宗教之旅,自从吴越国建都城于杭州,成为我国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人有“东南第一州”之说。

    宋室南渡,定都临安,杭州成为全国的政经、文化中心,促进了西湖周边地区寺院遍布,高僧云集,为西湖旅游增添了浓重的宗教色彩。

    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也就是描述古代江南宗教旅游的意境(注1)。《咸淳临安志/寺观》记载,吴越国新建寺院达二百多座,知名的有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开化寺、高丽寺、云栖寺、灵峰寺、宝成寺等。明代《西湖游览志余》称:“杭州内外及湖山之间,唐以前为三百六十寺,乃钱氏立国,宋室南渡,增为四百八十寺,海内都会,未有加于此者。”

    编撰《古刹灵隐》

    一九八四年,他的专著《南宋故都杭州》出版,其中有专门章节论述南宋时杭州“星罗棋布的佛寺道观”,他考证了灵隐寺从东晋开始一直延续到南宋的历史文化。

    同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听说林正秋对佛教与灵隐寺历史有研究,特别邀请他编写《古刹灵隐》一书,介绍灵隐寺的佛教文化,灵隐寺作为杭州主要景点,这是配合旅游的一本普及性读物。林正秋为此特别写了八万多字的书稿,当时尚未有介绍宗教文化的书。

    不料,等到文字清样出校时,情况有了变化。出版社提出,要林自己负责销售三千册才能出版,否则难于成书。由此,此书稿子被束之高阁达十八年之久。

    一九八八年,林正秋撰写了《浙江经济文化史研究》,其中列了一个章节,题为“杭州灵隐寺与菩萨简述”,此文三万多字,梳理了灵隐寺的历史沿革,并按灵隐寺入门开始的顺序,依次介绍了寺院中各个菩萨的来历。

    从灵隐寺开山祖师,东晋慧理法师创建寺院开始,到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讨武失败,遁迹灵隐寺的记载;直至吴越国时,灵隐寺高僧名师辈出。

    到了南宋时期,灵隐寺受到宋廷诸帝的青睐,香火鼎盛;日本高僧频频到寺取经。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