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凤凰山南宋宫苑开发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庐上雁
南宋时,杭州成为一个大国都城,在凤凰山下建有壮观雄伟的宫苑楼台。
只是千年岁月的流逝,沧海桑田,早就成为一片废墟与民居所在了,如何才能化平庸为神奇,恢复旧日皇宫的现代功能,为中国历史,为世人心目中,这座十二、三世纪的世界文化名城的凤凰再生做出努力,也为杭州的旅游经济推波助澜,这是一代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多年以来,正是林正秋的未了心愿。
林对于凤凰山南宋皇城的考证与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不仅研究了古籍中有关皇城的记载,还多次独自跑到南宋皇宫遗址地点,凤凰山作实地勘查与探访。
一九八0年在《浙江学刊》第三期发表了《南宋德寿宫范围与地址考索》一文。
接下来,在大量史料与现状的基础上,洋洋洒洒,又写出了九十余万字的论文《南宋皇城探索,兼补订〈宋史〉》,此文刊载在《中国地方史》杂志上。
一九九七年撰写了论文《南宋御街原貌考辨-兼及明代西湖游览志记录之误》发表在二00九年的《杭州研究》上,同年此文被评为优秀论文(注1)。
在林看来,凤凰山皇城应当分为南宋宫殿与德寿宫二部分,即所说的,南内与北内。
在《南宋都城临安》一书中写道,宋高宗喜欢西溪山水的秀丽,只是西溪多沼泽湿地,限于当时的财力,只得说“西溪且留下”。与西溪相比较,凤凰山麓已经有了吴越国钱氏遗留的旧所,此地曾是隋唐几百年杭州的州治所在地。经过数百年的拓展,有了一定基础。
从地形上来看,凤凰山是全城的制高点,控制杭城要冲。
南北交通要津的京杭运河末端龙山河与钱塘江航道近在咫尺,接近临安主要对外交通隘口之一的龙山港,交往方便,所谓的襟江带湖是也。
天目山脉自西北蜿蜒而来,至此,突分双翼,左接西湖,右掠大江(钱塘江),形若凤凰翱翔而名。晋代郭璞有诗云:“天目山垂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塘”,景色之秀美,环境之怡人,东南临钱塘江,西北靠近西湖,景色胜于西溪。
绍兴和议后,战事渐趋平定,经济繁荣,财政充裕,经过孝宗及以后诸帝的百十多年修葺与扩展,宫殿规模应当与北宋汴京不相上下。至于说皇城的范围,宋人有“方圆九里”的记载。林正秋根据各种史料,对凤凰山皇城作了进一步的考证。
宋宫“大内”
林通过大量史料搜集,以及近代的考古挖掘,他指出,南宋皇宫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宫多名、一殿多用”。如果不把握这个特点,就会被古籍中的众多殿名所迷惑。
宋史中的“大庆殿”,其实就是崇政殿,也就是坊间所说的“金銮殿”,一个皇帝朝会群臣,颁布诏令的正殿。大内(注2)只有行宫大殿一处。开国初,高宗帝“恐劳民”,只建大庆、垂拱两殿。绍兴十五年,高宗在大庆殿内举行第一次大朝会礼。后来,宋廷的许多典礼就在大庆殿举行。行大礼时,文武官员在此恭听皇上任命将相诏书时,又改文德殿。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