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宋城”策划

    第10章 “宋城”策划(1/2)

    “宋城”策划

    一九九三年,杭州宋城公园创办人黄巧灵(下称“黄”)从海南到了杭州,有意向在杭州搞一个“清明上河图”公园。时任省人大副主任毛昭晰将林正秋推荐给了黄(注1)。

    在打造宋城前,黄心里一直放不开,做事总是缩手缩脚,他问林正秋:“教课书上说的,南宋‘偏安临安’,一个投降派典型,宣扬投降主义的南宋文化,会触碰到禁忌,还有,“清明上河图”发生地点在北宋的汴京开封府,在杭州做的这个南宋公园,合适吗?”

    林详细介绍了南宋时杭州的政经文化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

    由于毛昭晰的引荐,毛曾是林正秋在大学时的老师,以及黄巧灵的诚恳态度,最主要的因素是,多年来他渴望将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用于社会服务的理念,两人一拍即合。

    林想,难道这不是一次将自己的历史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吗?

    一口答应了下来,协助宋城景区的开发。其实,林早在黄巧灵到来之前的十年(1984)前已经在《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写过类似论文《关于杭州建立“宋城”商业街的设想》(注2)。

    林认为,杭州是东海之滨的文化名城,景色秀丽的西湖座落于城的西面,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翠山碧峰之间;气势雄伟的钱塘江奔流在东面,似一条巨龙喷洒出雪浪卷空的怒潮。

    吴越国、唐宋以来,游人不绝,佳话频传,文人墨客所赋之诗词,斗量车载,不胜枚举;

    南宋在杭州建立都城,成为一座中外名城,开发商业应当是自然而然的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林在另一篇文章中写道,杭州旅游大多延续着“静态”的观赏,或者,烧香礼佛,现代型的“动态旅游”活动不多,必须要吸引不同类型的客人到杭州,不过,将西湖旅游从观赏为主,发展到参与型、度假型、游乐型的旅游方式,仍有一定的难度。

    杭州至今(九十年代初)没有一个规模大、震动性的项目,需要推出一个反映南宋古都风情的文化节目。黄巧灵的这些构想,恰好与林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专案评审会上

    开发宋城的设想,最后落实到政府对这个项目的审批上,不少人提出质疑,双方相执不下,杭州再现北宋时期的《清明上河图》在南宋都城的杭州“宋城”,在时间上不相符、不对称,一个是南宋,一个是北宋:在地理上,一个是北宋京城汴梁,地处黄河流域中下游;

    另一个南宋都城临安,一个江南的水乡城市。

    实际上,大家心知肚明,这样一个简单的历史问题,值得争论吗?

    关键在于意识形态的认同,南宋“偏安”,一个投降主义的弱宋,可以宣扬吗?

    在头脑中,“宁左勿右”思想徘徊不去,谁都怕重蹈覆辙,谁也不敢拍板,再来一次文革咋办?一槌定音,难之又难。

    有一天,黄巧灵碰到林,谈到这个棘手问题,项目能否通过有相当难度?

    林听了,说道:“你怎么没叫我去开会?我可以解释一下。”

    黄听了,喜出望外,说道:“好,那么,下次开会,我们请你过来。”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