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西湖文化勘查初始

    第6章 西湖文化勘查初始(1/2)

    文革十年(1966-1976),杭州黄龙洞景区被诬蔑为“四旧”(注1)而遭到破坏,封闭久矣。造反派将水池岩壁上的喷水龙头砸毁,院内的亭廊楼阁,或年久失修,或因人为损害而倒坍,整个景区一片荒芜,惨不忍睹。

    黄龙洞的修复

    改革开放后,政府决定整修恢复,可是如何着手呢?经过多年动乱,几代人的逝去,大家茫无头绪。原来黄龙洞该是个什么样,如何才能恢复原有面貌?成为一个难题,林正秋对杭州史有研究,有过著述,声名在外,于是乎,人们找到了他。林在杭师院从事地方史教学与古籍研究,人们上门来求教,林听说了,仅管教学与科研任务很忙,二话不说,一口应承下来,根据自己专业,搜集资料,寻找史册上关于黄龙洞的记载。

    黄龙洞位于栖霞岭后山麓上,从西湖畔的岳庙后一条山径上去,一直往里走,二山夹峙,翠竹千竿,清幽超脱,过剑门关、紫来洞、白沙泉,二里许可达。

    黄龙洞,又名无门洞。传古代僧人名慧在此开山修行。

    一日,惊雷山裂,有清泉自石中而出,传有黄龙随慧开而来,因名。

    在宋元明以及清代初期,黄龙洞是一个佛家寺院,到了清代中后期改为道观,至民国时,已经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道教宫观胜地。

    解放后,黄龙洞寺院由园林部门接管,整理庭院,绿化环境,修缮亭廊楼阁,建设成为一个游览景区。只是文革时,黄龙洞景区惨遭严重破坏。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由于多年来狂风暴雨式的政治运动,人们心有余悸,“宁左勿右”思维方式徘徊不去,恢复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林正秋依据史料,大胆地为黄龙洞恢复提供了可靠数据,并提出开发设想方案,修缮门楼、大殿等,重塑龙头,恢复黄龙吐水景观,利用原有基地,种植方竹。

    林为黄龙洞恢复所做的努力成为他首次将史学作为工具为社会服务的一次尝试,也是他后来从事旅游规划进行的试水。迄今为止,园内仍竖立着一块他撰文的碑记,作为那个“拨乱返正”时代的见证。

    西湖研究初始

    自古以来,只要说到杭州,人们就会想到西湖,美丽的湖泊成为杭州的一张靓丽名片,旅游事业也就成了历代杭州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林正秋始终不渝地将对西湖景区文化研究放在其它科目的首位,只是多年以来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在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前提下,几代市民对西湖文化了解甚少,年青人几乎一无所知。虽然文革已经结束,但是人们仍心怀恐惧,极左思潮,依然徘徊不去。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