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方志学钻研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庐上雁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从汉代发明造纸术与北宋出现活版印刷后,各朝历代大多有地方志书的出现,只要没有战争、饥荒或处于特殊年份,都有过地方志书的出现,有着浓郁的中国特色,尤其是浙江,人称“方志之乡”,它为人们从事地方史学研究提供了确凿依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的方志学和近代出现的“档案管理学”与“历史学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我国地方志乃是这类学科的先祖。
在全世界历史学与档案管理学的研究中,我国走在领先行列,成为研究本国史、城市史、区域史、乡镇史的原始素材,所谓“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姓氏有家乘谱牒”,这些志书家谱,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史料,也成为国家、区域与家族的信史(注1)。
林正秋是八十年代开始从事地方志学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代,林已撰写了相关地方志学研究的论文,诸如,《南宋杭州城市经济》、《南宋都城临安人口资料考索》、《五代十国时期的杭州》、《南宋时期杭州的经济与文化》与《地方志与方志学》(邹身城合作)《杭州与西湖史话》(龚延明合作)等。这些书籍的原始史料依据,应当大多源于地方志,可说言之可信,言之确凿,言之成理,也就是地方历史。
一九八一年,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与浙江地方史志研究室共同编辑出版《地方志和方志学》,全书分二个部分,前者由邹身城编撰,后者由林正秋撰。
这些书在当时可说是屈指可数研究浙江方志的学术论文。
第一编《浙江地方志举要》,由林正秋、金敏合著;
第二编《浙江名山志叙录》,由林正秋独撰。这些论文大量引用、引证了地方志上的材料,可见林对地方志学研究早就已经有相当的存量。
出席首届方志大会
一九八一年仲夏,中央在太原召开第一届“全国地方志编撰大会”,由曾生(注2)主持,这个会议后来转移到武汉。鉴于林正秋对地方志学与档案学的研究,时任全国地方志协会副会长的朱士嘉(注3)特别点名,杭州派林正秋出席。
浙江代表组的组长是省社科院副院长魏桥(注4),出席者共有四人。
此时,林正在批阅高考试卷。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