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告密者,魏余聪?
风驰电车
孔凡铎
轴承是靠内外圈之间的滚动体也就是钢球或者钢棍的滚动来作用的。
和常人想象不同的是,钢铁实际上是有弹性。
手工保持架装配机,类似一个装着复杂圆形夹具的台虎钳,把内圈放置其中,再依次同心放入保持架雄爿、外圈,转动手柄将外圈夹紧。
一旁有个机械旋进装置,扭动旋进装置的手柄,旋进装置会给外圈施加大概20kp的压力。
此时外圈会产生轻微变形,从圆形变为肉眼无法察觉的椭圆形,外圈和内圈的间距也会相应扩大,钢球就可以放进去了,然后再放上保持架雌爿,手工将其铆钉压合。
再撤去旋进加压,轴承外圈就会恢复为正圆形。
这套工艺流程从工业革命开始一直沿用至今,很反直觉,但几百年下来被证明切实有效。
当然,这玩意的缺点也明显。
最要紧的就是慢,一切都是手工操作,哪怕是最熟练的工人的效率也只有个/分钟。
但这其实问题不算太大,在人少的国外,手工不合算,但在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里,每人一平方的工作位,随随便便招几万人进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手工装钢球压保持架最大的缺陷是无法保证精确度。
轴承看起来结构简单但严格讲倒是实打实的精密机械。
钢球和内外套圈的滚道的空隙,专业属于叫做游隙。
这是决定轴承质量性能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游隙过小,会导致钢球滚动不灵活产生细微抱死现象,降低使用寿命。
若是过宽会增加轴承抖动和噪音……同样让轴承折寿。
衡量游隙距离的度量衡是μm。
1μm是一米的负六次方,一毫米等于1000μm。
换个更加容易的理解,正常头发的直径为40-50μm。
外高桥工厂的轴承游隙可以稳定控制在10μm上下。
精度可见一斑。
程自豪一开始对这个尺度也没觉得太厉害,毕竟一切都是流水线走出来的。
那么手工压出来的轴承游隙是多少?
不多不少,基本维持在1毫米上下。
也就是说,外高桥工厂的流水线的精度是手工的100倍!
而日本本土工厂可以控制在6μm+-1。
而印度的班加罗尔工厂……
据贾光头的说法“有个p的生产线啊,就是5000个阿三,手工压!”
压出来的出品就地销售。
程自豪大惊失色,1毫米游隙的玩意啊!
这要是装配到成品上,这是妥妥的质量犯罪,这样的产品要是出库那就是在噪音扰民!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