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山里老神仙
山村美人图
小金鱼
离省城九百里,有一座山,唤名叫做长平山。相传古代有个长平真人在山中悟道,一日,山中瑞气腾腾,不时有彩霞虹光从山林深处射出,直冲天府,又有百鸟齐鸣,百兽齐嘶,午时三刻,长平真人化作一道飞虹,冲上云霄,时人皆以为成仙。而后,奇象迭出,山中枯木发绿,山溪倒灌,毒瘴消弭,周遭村邻多风调雨顺,后世为纪念长平真人,遂将此山唤作长平山。
时过境迁,长平山周围的村民都搬到临近的集镇去了,这山里也就渐渐变得人迹罕至起来。不过这山里长年住着两个人,一师一徒,师傅叫什么已经没人记得了,只是偶有回山还愿的香客称那老道“白真人”,那么,就姑且叫他白真人吧。还有他那徒弟,甚是好玩,半百老头了,身高还不足一米五,身手倒是敏捷,健步如飞,瞧不出是个小老头了,更好玩的是白真人对他的称呼,白真人喊他“小猴子”,虽然有些滑稽,倒也形象得很。
这样一个老真人,一个小猴子就在这山上相依为命,这几年香客也少了,有时候俩月都碰不到一个,对于出家修道之人,也是躲个清静,没啥不好的。
在看长平山,满眼鲜绿,碧松翠柏、鲜花百草,广植山中。一条蜿蜒小溪从上头一直流下山脚,溪水拍打石子,叮叮咚咚,加上几声山野禽啼,便是一支动听婉转的自然仙乐。白雾终日笼罩山林,端的是一处神仙福地。道观依山而建,像是仙人在这山中落下的一枚棋子,完全看不出半点人工凿刻的痕迹,从南麓,好似仙人生生地掏出一方天地来,将道观安置在南麓绝顶紫金峰上,显得那样妥帖安逸,没有半点与这方天地违和。道观仅仅进出两间,过了山门,便是正殿与偏殿,没有旁的建筑了,干净利落,相得益彰。
山门上书“无相观”三个烫金篆体,无相语出《道德经》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说的是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便是道家真谛。往里走去,就是正殿,跨过门槛,抬眼看到神台仅供奉一个“天”字,不像其他传统的道观那样供奉三清四御等道家诸神,旁人只道是这家观主如此托大,三清四御都不放在眼里呢。偏殿便是白真人的起居之所了,徒儿小猴子则在正殿后面一小杂间,两座殿毫无装饰,连基本的雕梁画刻都么瞧见,就是用几方木头简易搭建而成,想来这也是香火少的原因,城中大把富丽堂皇、建筑宏伟的寺庙道观,何必到这深山小观讨罪受。
无相观一如这长平山,静谧如处子,风骨,不足为外人道也。
此刻,白真人正在正殿蒲团上安然打坐,老真人当得起鹤发童颜四字,满头银丝并未用道冠束起,随意披散,面色红润如冠玉,岁月似乎并没有在老真人的脸上留下痕迹,未见丝毫老态。眉宇间精气十足,显然将道家功法修到了极致,已达返璞归真之境。老真人眉间正中也有一枚痣,呈赤金色,像是在眉间嵌了一颗金珠子。细细观那金痣,隐约有金光乍现,显得老真人愈加仙风道骨起来。
老真人面无表情,双唇微启。
“小猴子,你给我滚进来,站在殿门外已经一刻了,你当为师不知道?”白真人左手拂尘一挥,殿门“吱”一声开了,小猴子在伫立着,一动不动,只是双手捂嘴,咯咯直笑。他兀自笑完了,才对白真人作揖,虔诚道:“师傅如何知道小猴子就在殿外呢,这殿门上又没有装您的眼睛。”
白真人睁开左眼,瞥了小猴子一眼,见他正正经经地给自己作了个揖,不经好笑,这徒儿愈发顽皮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