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05 章 练就牛马之体
重生之努力就有回报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郝有胜家的5亩水稻割完仅用3了天,
晚上郝爱国与江秀花谈起此事时都先是惊叹,然后才是自责。
终究是12岁的郝有胜当起了割水稻的主力军,
不过“双抢”最难的还在后面。
郝有胜咬着牙,用扁担挑着被太阳晒了两天的水稻,艰难的走在小道上。
然后放到牛板车边已经铺好的篷布上。
新世纪初,农村开始流行了用板车驾牛拉着田间的水稻,这是在新时代下郝有胜家乡农村生产力的变革。
以前的话可是要直接挑到家里面的。
路还是以前一样的长路,累还是真累。
但小小的一个改变却能让农民伯伯们能稍微多种一点粮食,肩膀能少一段路的压力。
郝有胜是这样想的,在搓揉着发红的肩膀的时候。
12岁的年纪,能挑几件水稻?(件:就是将一簇一簇的水稻捆好。)
答案是20-26件左右。
平均重量大约在40斤左右,一个成年的劳力能挑多少件水稻走路,答案是60-100件,平均大约120斤左右。
挑担要的是力量、耐力和技巧这是郝爱国给郝有胜讲的。
以前每逢“双抢”季节,郝爱国总会给郝有胜讲,小孩是没有腰的,所以没有腰疼这一说。
郝有胜天真的以为这是真的。
“儿子,种田苦吧!”
“要好好读书,读出去,到城里吃商品粮。”
这是郝爱国从小给郝有胜灌输的观念。
其实郝爱国在说这话的时候,他自己也不清楚“商品粮”是个什么东西,只知道读书出去了,就不用在乡下农村种田了。
到后来郝有胜读完高中才明白,已经成为过去,化作历史的“商品粮”是一个什么东西。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