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来自大英帝国的意志
吴承鉴
大清首富
“尊敬的度路利将军阁下:
感谢您遥远的问候,我们在遥远的东方的一切都很好。
在过去这一年,我们东印度公司与清帝国的生意远超过去的年岁,一年之中的交易额达到以前不敢想象的地步。这样的成绩,是以前所不能达到的,将会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更多的丝绸、瓷器以及茶叶。只是非常可惜,我们所期待改变的贸易逆差至今未能改变,哪怕是我们已经通过部分中国官员,输入了相当数量的鸦片,也依然未能改变这一现状。
在与中国商人的交易之中,我们主要通过清政府朝廷所批准的十三家——哦,不对,现在只剩下九家了,但广州人仍然习惯于称之为‘十三行’的——商行进行。这九家商行大部分位于广州湾的白鹅潭附近,这里是我们停泊的港口,我们居住地地方也在此处。
不得不抱怨一声,我们在广州湾这里居住的地方受到了十分严厉的限制,至今为止我们甚至不被允许进入城市,只能在郊区靠海的地方进行贸易活动,我们甚至不被批准学习中国话,曾经有一个中国人由于教外国人中国话,而被满清皇帝处以死刑。这种不利的处境,实在希望有一天大英帝国能够改变它。
上述所说的那九家商行经过乾隆皇帝的特批,才准予和我们东印度公司进行交易,乾隆皇帝至少在表面上似乎并不在意与我们交易所得的白银,只是以一种施舍的态度出具这九家交易的准许。
乾隆皇帝的这种态度是由于中国的物产极胜而来的,中国人日常所需已经由中国自己生产所供足,甚至还有结余,我们东印度公司所提供的白银也只是充填一部分本就充盈的国库,对乾隆皇帝而言这点钱几乎是不值一提的。
中国所占地区广大,各种产品丰富得眼花缭乱。我们英国人所喜爱的瓷器与丝绸,多数是江南地区盛产的,江浙地区与景德镇市在这方面久有盛名,至于茶叶,则福建、安徽两省出产的比较多。”
写到这里,米尔顿停住,想起了两个人,一个是精明而严肃的吴承钧,另外一个是永远笑嘻嘻的吴承鉴。
这兄弟两人真的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吴承钧的严肃不苟很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这是米尔顿这几年愿意与之加深合作关系、甚至预付大笔茶款的重要原因;而吴承鉴是一个给人带来快乐的人,从几年前第一次见面开始他和吴承鉴成了朋友,这个年轻人喜欢玩乐,也在这个遥远的东方之国给他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子,然而做生意伙伴么……他原本是没想过的。
米尔顿收住思绪,将信件写了下去。
“……至于我们居住的广州湾地区,在中国原本并不以商业而闻名。相反,这个区域发展出来的桑基鱼塘,得到了中国其他的地区的关注,由于可以大量的生产蚕丝和生产鱼获,商业和生意只能算是这个地区一个添头、一个特色——中国的很多官僚都认为只是这样而已。
距离广州湾很近有两个现在还相对荒芜的地方,一个名叫香港,另一个名叫澳门。澳门已经被葡萄牙人所占据并开了埠,而香港这个离岛现在还是人很少,但是和广州湾来往还算比较便利,如果可以发展起来的话,应该会大大增加我们东印度公司的收入。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像葡萄牙人取得澳门一样,取得这个岛港的统治权。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