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织网

 陆子龙月牙
    在绳子制作出来以后,制作网就相对简单多了。

    几天后在获得了大量绳子之后,他让那些参与制作绳子的族人和他一起来制作渔网,他用绳子每隔 5 厘米宽捆扎一个结,然后制造出一个直径 5 厘米的网眼。

    本来他想把网眼之间的距离控制到 2 厘米,但是部落族人那惨不忍睹的制绳水平,让他不得不放弃。

    族人们制作的绳子粗糙、松散、韧性不足。为了增加韧性,他只能将这些绳子再次搓一遍,并加倍变粗。

    用这些粗大的榆树绳要编织成直径两厘米的绳网,简直是让一个大汉拿绣花针绣花,太折磨人了,他最终只得放弃。

    经过 2 天加和一个上午的编织,他终于做成了一个长 5 米宽 3 米的渔网。虽然网眼之间的距离不是很均衡,但是总体来说还算是过关。

    至于女族人们编织出来的渔网,那就有些让人不敢直视了。

    虽然她们也在极力地模仿陆子龙,跟着陆子龙一步一步地来操作,虽然是女性,她们的手掌却比陆子龙还要粗糙。

    另外她们也没有明确的长度的概念,对距离的掌握很差,造成网眼之间的距离有大有小,参差不齐。

    看得陆子龙无奈地苦笑。其实编织网是一个很精细的活,除了灵巧的双手,还需要有耐心。

    陆子龙知道她们已经尽力了。他将族人们那些不合格的渔网,尤其是较大的渔网中间,又用绳子补织了一下,让这些渔网可以能够使用。

    加上族人们制作的 4 张网,陆子龙得到了 5 张可以用的渔网。在大家制作绳和网的期间,他找来陆大石,让他们又去扒了很多的榆树皮,有了这些原料,部落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制作绳子了。

    在制作好几张网后,陆子龙挑选出 20 几名搓绳子和织网水平较高的女族人,继续制作绳子和编织网。他自己将晾晒在洞口的柳条带入山洞,编织背篓。

    制作背篓最好的原材料应当是竹子,可是北方不太适宜竹子的生存,因此北方很少有竹制的背篓。

    更多的是使用粗犷的箩筐。他先从背篓的底部编起,这叫打底,首先选出 5 根粗壮的柳条并列地放在一起,用另外 5 根柳条垂直放在这 5 根柳条上面,如此以并排的 5 根柳条为一组,再压上两组。

    使得柳条组之间呈 45 度角,然后用细柳条,按照挑一压一的方式编,横条穿过纵条,有次序地推进围绕在柳条组之间,慢慢地一个背篓的底部初见雏形。

    打好底部,开始纵向编织背篓身部,仍以挑一压一的方式将柳条弯起向上,纵向继续添加柳条,进行为围匡。

    并以此推进。从盘底到销口每织三五圈他都要用力地拉紧压实,不留一点缝隙。

    如果按压不到位或用力不一致,编的背篓可能出现凸凸凹凹,直接影响背在背上的舒适感,也不耐用。

    直到四面全部围起形成背篓的柱形,编织了近 50 厘米后,就开始收口,然后把多余部分用匕首割掉,最后穿上两根粗大的榆皮绳,做成背带,背篓终于制作完成。

    他背上背篓试了一下,还不错,背着还算舒服,然后他又根据族人的身体高度,将背带调整到了适合族人们的长度。一个背篓制作完成。

    正好这时候有许多成年女性从外面采集食物回来,她们这次带回来的还是那些酸涩的小桃子,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根块。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