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一本不适合的好书

 张宇
    第140章 一本不适合的好书(1/2)

    那是个简易住宅楼,共享厨卫,空间有限,仅有两室,价格倒是很适中。房东是个热情开朗的东北妇女,不停地推销其房源的优点,然而张宇仍嫌弃其狭小。

    第三处住所离市区稍远,他们是乘公交车抵达的。房屋位于二楼,房主是一位来自大工厂的工程师,属于厂里的福利房。女房东约四十余岁,斯文有学识,戴着一副眼镜,年轻时想必也是一名大学生,名字叫做李文鑫。

    看到这里,张宇立即看上了这房子,但保持镇定,没有直接表露出来。房子有四室一厅,大约140多平方米,相邻建筑之间间距较大,光线充足且楼栋适合腿脚不太便利的李素华居住。

    张宇询问房东李文鑫:“李同志,为何你要将如此不错的房子出租呢?看起来你并未居住?”试探性的询问中带着疑问。

    闻言,李文鑫叹气解释:“实则出于家中无奈,才会将新近分到的房子出租。”冯化成分享详情:“文鑫是我的朋友,近期家中发生变故,她的妻子病情严重,巨额的医疗费用迫使她寻找额外收入。”

    对于疾病的详细情况,张宇好奇问道:“是什么病?病好后房子还会继续出租吗?”李文鑫连忙保证:“不会终止,我打算长租,至少三年以上的合同在先。我们签署正式的租约会更好。”

    冯化成都告诉张宇:“文鑫老婆的病情相当棘手,长期需要服药,每月的医疗开销不小。”

    对此,张宇认同地点头,“我认可你的房子,既然是姐夫的朋友,咱们直接说吧。我打算租下四年,每月25元,租金先付一年。”

    听到这条件,李文鑫心中激动,25元对于普通工薪阶层已是丰厚,而预付的一年租金相当于数百元,无疑是解燃眉之急。“立刻签约吧!”他急忙说道。

    张宇掏出纸笔,在现场起草了一份简洁租约,并立即将一份递给李文鑫,并交付给300元的首月租金。李文鑫没有细数钱,迅速包好放进内袋。

    在收取租金的同时,他还提示张宇:“这房子原本是我工作单位分配的福利,按道理来说不能随便出租,如果遇到别人问及,就说是我四川老家来的亲戚,暂时借住。”说完,他心定了不少,觉得李文鑫是可以信赖的人。

    确认租房事宜后,张宇不再焦急,开始计划购置必要的家具和生活用品。李文鑫的房子空无一物,未曾有人入住,因此一切得他自己添置,幸好他随身带足了钱。

    冯化成原意协助张宇购买物品,但他决定先回家拿些个人的创作。在这种情况,张宇让冯化成晚间直奔全聚德享受烤鸭。

    获得新房钥匙,张宇一个人在这城市闲逛。离开四合院世界后,他还很少回来四九城转转。虽然两地都算是首都不乏相同之处,但张宇专门拜访了过去住过的破旧大杂院,发现已住满了陌生人,没有他熟悉的存在。

    明白了无法期待回到那个熟悉的世界,他便直接来到百货公司,购买了许多日常用品和装饰。看时间适宜,他又前往了全聚德品尝这里的特色烤鸭。在店里询问下,得知 文汇报的同仁们早一步到达,已待包间内等待他光临。

    张宇告诉服务员,如果有人找他,就直接带到包间去。

    服务员问清楚张宇的名字,随后引领他进入房间。

    房内有两人坐着,一个是四五十岁的样子,另一个大约五十出头,他们都身着西装,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一见到张宇走进来,两人不约而同地起身相迎。

    "请问您是周先生吗?"年纪稍大的那位和气地询问张宇。

    张宇辨认出来者:“您是邵老师的同学,夏成龙夏老师吧?”他曾因为帮助张宇的小说在 文学报连载而有所助力,这让张宇十分感谢。

    "周先生,终于见到你了,没想到您如此年轻就已经很有成就。" 夏成龙急步走到张宇身边,热切地和他握手致意。

    张宇笑着说:“我一直想与您见面,可惜一直未能如愿。”随后一同落座。

    夏成龙向张宇介绍起他的同伴:"这位是长江出版社的吴编辑主任,吴三省。"长江出版社和 文学报同属集团,吴三省按级别算是夏成龙的上级。

    "周先生,久仰您的大名,没想到写出像《射雕》这样的壮作,年纪竟如此之轻。"无论是夏成龙还是吴三省,对于张宇的年轻都觉得相当惊讶,他们以为写出这部小说至少要在四五十岁以上才能实现。

    “二位过于客气了。”张宇微微一笑说:“还没点菜吗?这家餐厅的烤鸭很有名,你们必须尝试一下。”随即他直接点了菜肴,并表示这餐由他做东,不久他的姐夫会过来一起品尝。

    夏成龙和吴三省原本打算抢着付账,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张宇的大方。而张宇出手豪爽,菜点了很多美味佳肴,还特别备了瓶茅台酒。

    还未等上饭菜,吴三省便转入了正题——关于《射雕》出版的事。出版社提出的合约条件还算不错,以版权分红为主,并承诺发行范围不仅在 ,在整个东南亚也会经由出版社渠道出售。

    张宇对这个条件没有什么异议,但对于具体的分成比例有些不满足。

    出版社提出7%的分润,意味着在每一本售出书籍的成本剔除后,张宇只能得到十分之一不到的利益。

    吴三省注意到张宇的想法,提议:“周先生,出版社提供两种合作方案:一是直接购买断版,另一种是以二十年独家授权购买。”

    “购买断版需要多少钱?买二十年独家使用权又多少?”张宇紧接着询问道。

    吴三省回答道:“第一种是三十万购买断版,第二种是十五万买二十年独家许可。”

    听到这些数目,张宇微微一挑眉,但并未立即表态同意或否决。

    吴三省见张宇未置可否,心底感到犹豫不定。他在出发之前,社长给他设定的底线是10%的版权分成就或者五十万的收购价,这两个价格在内地可能是天文数字。

    由于吴三省看到张宇年轻,猜测他对行情不太了解,因此有意将价压低。

    沉思良久后,张宇看向夏成龙寻求进一步建议。

    “周先生,请您明白,《射雕》是你的首部作品,即使报纸上的连载成功,但成书后的销售情况,我们都难以预测。”夏成龙提醒道。

    张宇赞同地点头后继续说道:“那这样吧,我仍然选版权分成模式,但比例上做一些调整。”

    闻言,吴三省眉头紧锁:“周先生您希望是多少比例?”

    张宇提出了新建议:“我主张按销售量浮动。少于十万本销售,我占有5%;一万本以上三十万本以内,提高到10%;三十万本以上一百万本以下,我要拿15%;而达到一百万本以上,我可以得到20%。”

    吴三省听后,快速权衡着张宇的要求。这时,在香江市场中热销的小说年销量大致就在一百万册上下。

    张宇的提议对双方确实有利。如果销售数量少,分成的比例也会较低,出版社能够及时止损;但如果销量大,分成比例增加,出版社依旧是盈利的主导者。邬三省代表出版社前来协商合作,显然他期望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周先生,能否将销售的单册书籍改为整套?我们计划《射雕》一百万字分为四卷出版,一套含四册,根据套装销量统计更有利。”邬三省提出了他的建议。

    张宇思索后,表示赞同并提出修正:“可以按照套装计数,但统计销量不应仅限于香江,而应包含整个东南亚市场。”

    邬三省与夏成龙交换了眼神,他们在心底权衡利弊。

    这时,张宇进一步透露:“我已经完成了《射雕》第二部,目前正进行第三部的撰写。”

    夏成龙对此显得极为兴奋。随着《射雕》完本,香江文报立刻开始连载续集《神雕》,其销量比之前增加了几乎一倍,大部分读者是为了读这部续作而来。

    由于为文报道来了两部热销作品,夏成龙本人得以晋升为副主编,事业和名声双赢。

    夏成龙非常感谢张宇,并告诉主编邬三省:“我认为周先生的提议不错,您要不要和出版社先商议下?”

    邬三省思考后低头说:“对不起,周先生,我需要先打电话确认一下,你们先吃,不必等我。”随后急忙离开全聚德。

    夏成龙保证道:“周先生,出版社方面相当重视《射雕》的出版,你的建议很有通过的可能。”

    面对邀请,张宇笑道:“夏老师,你们这次在这里停留多久?需不需要我去带你们逛逛老北京?”

    “游逛就算了,我们这次只待三天,后天就必须返回。”夏成龙提醒,“这趟不容易。”但他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他们交谈之时,房门突然打开,让张宇以为是邬三省回来了。但他没想到来访者竟是冯化成和周蓉,张宇见到周蓉略感意外。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