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姜维司马懿陆逊
复兴汉室,从救下魏延开始
建业城东二十里,十万吴兵屯兵江上。
这支吴国水师的规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除了五十艘满载粮草与军械的楼船,还有一千五百多艘艨艟战船,另有斥候快船、突冒、斗舰与走舸八百余艘。
这支水师的最高统帅,正是吴国大将军诸葛瑾。
没错,就是诸葛瑾!
半月前,他没有得到孙权诏令,却自作主张前往舒县方向,试图劝说诸葛恪阻截江北汉军。
当时的诸葛瑾心急如焚,差点被诸葛恪的自私与纨绔气得吐血,还几乎被那儿子完全架空。
然而,就在大军退往建业的路上,突然收到孙权的诏令,还收到孙权的绝密书信。
孙权,孙权!
这一瞬,诸葛瑾仿佛有了主心骨。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拥兵自重的儿子诸葛恪,可以不在乎孙权诏令,却不敢公然地“不忠不孝”,只好向诸葛瑾上交了军权印绶。
只不过,得到军权的诸葛瑾只是屯兵江上,急得麾下众将寝食难安。
“大将军!蜀军骑兵正在围困建业,咱们还要等到何时?”
焦急问话的人,正是老将丁奉。
由于朱然奉命向汉军投降,吴国此时的车骑将军,正是东兴大捷的功臣,丁奉。
其实除了丁奉之外,唐资、留赞、蔡林、凌封、凌烈、刘承、鲁淑、诸葛融等等小将,全都获得飞一般的升迁。
正因为如此,这些“小将”对孙权越发感激,同时越发的忠心。
“大将军!你还在等什么?赶紧下令吧!末将不需要太多兵马,三千水师足矣!”
骠骑将军唐资话音刚落,卫将军留赞又在请战:“大将军!末将也只需三千兵马,只需一次夜袭,就能轻松把蜀军赶到江里喂鱼!
“就算蜀军后援赶到,那又如何?
“纵然全军覆没粉身碎骨,末将也要咬下蜀军一块肉,绝不辜负陛下信任与重托!大将军,你就赶快下令吧!”
“大将军……”
凌封也要上前请战,却被诸葛瑾挥手制止,“传我军令,全军后退二十里!”
后……后退?
建业城被汉军围困,孙权在城中生死未卜,诸葛瑾竟然下令撤退?
退?还能退到哪里?
再退二十里就是江乘县,基本要入海了!
真的要后退?
众将都以为自己听错了,而诸葛瑾依旧胸有成竹,甚至有些如释重负,“已经半个月,蜀军应该追不上了。”
半……半个月?
什么半个月?
什么追不上?
众将越发懵逼,纷纷出言询问,诸葛瑾却不着急。
独自斟满酒,轻抿一口,缓缓说起退兵原因。
原来,孙权早就不在建业了。
那是二十多天前,得知汉军即将杀到,建业城的富户百姓,纷纷拖家带口,争先恐后乘船出逃。
当时那情形,就跟诸葛菱说的一模一样:装满金银的车马不计其数,几百条船将码头堵得水泄不通。
孙权正是伪装成城中富户,携带一众嫔妃与二百多内侍和婢女,趁着混乱与夜色匆匆出城。
这一切,不仅朝中文武没有察觉,就连姜维的细作也没察觉。
十五天前,沿江各城各寨向汉军投降,朱然、全琮与朱据等将领纷纷缴械投降,确实是奉了孙权诏令。
孙权这样做,其实是麻痹汉军。
在他看来,那些位高权重的文武与姻亲,要么倚老卖老,要么碌碌无为,甚至可能与汉军暗中勾结。
那样的臣子留在身边,或者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只会让吴国亡得更快。
在这危急时刻,如果还要给他们授以重要使命,孙权一百个不放心,不如废物利用。
还有,孙权通过顾雍向赵统递交乞降信,仍然是麻痹汉军,为的是把汉军拖在建业,为自己的逃跑争取更多时间。
诸葛瑾也经常打败仗,还经常在奏表中言辞激烈,让孙权很不喜欢。
不过,纵观整个朝堂,他的资历与忠心无人可及,只有他可托大任。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