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回 故国明月

 韩金镛
    第8回 故国明月(1/2)

    第8回故国明月

    上回书说道,程墨且将老镖师王义顺领到了祠堂,老侠一看这泥胎偶像,汗毛倒竖有些吃惊。

    这祠堂内供奉的,正是年轻时的王义顺。

    偶像前的供桌上,摆放着用紫檀打造的长生牌位,篆体字写着“尊麻面宝刀义顺逸臣王公”。

    老侠客对这一座雕塑,竟然看得出神。

    “这,这身装扮,这是年轻时的我啊!”老侠说。

    “不错!”老夫人悠悠下拜,“您这大半辈子行走江湖,路见不平的好事做过不计其数,想来是不会对多年前的这一场鏖战有甚印象,但对我们一家三人来说,却是雪中送炭,有救命再造之恩!”

    “此话不知从何说起?”老侠再次问道。

    “您不记得了?”老妇人点点头,说道,“三十一年前的那一幕,我样样都还记得!闭上眼就在眼前!”

    “亡夫本姓程,家谱传是隋末名将程咬金的后人,宋元时期渐而移徙至川南嘉定乐山处安家。亡夫姓程,名海生,字表景元,太平天国时期曾拜在南王冯云山绍光将军旗下,做一参将。是年,虽然没立过什么惊天战功,但总算无过。谁知,太平天国壬子二年,夏日行军至湘江蓑衣渡之时,骤遭清兵炮击,南王重伤不治,军队被打散追杀,亡夫返回营中,接上我和犬子南乡,带着一小支人马,竟从湘江一路逃至漠北,未曾想仍未避开清军小队人马的追击。那一日,人困马乏,无以为继,我们终和追击的清兵相遇。追兵粮草充足以逸待劳,我们却已成强弩之末,不多时,便被杀得七零八落。是时,您保着一支镖经过,见战场血流成河、生灵涂炭,竟然二话不说拔刀进入战场。我们深知,保镖的不与官家为敌,但您为了救我们,竟然卷起镖旗,把那一小支清兵尽数杀去。还资助我们盘费度过难关。如果没有您,变没有如今的景云峰,更不会有我们程家这一条血脉。”老夫人娓娓道来,虽然越说情绪越激动,但说的甚是清晰,让老侠王义顺的脑海,瞬间回到了三十多年前。

    “我想起来了,那是……那是咸丰二年的事情吧,已经入秋了,当时你一家三口,你夫已然深受重伤,一小队人马被杀得也是七零八落,但个个忠勇,始终护着你和孩子!”王义顺点了点头。

    “没错!这孩子就是南乡啊!”老夫人说道,“我们既被您所救,想和您一起逃到关外,但您说那里更是危险,反倒是皇城附近可能更安全些。天子附近‘灯下黑’,相较更为安全。我们听了您的建议,最终落在了渔阳这里。我那苦命的夫君,自从上了这景云峰,时间不长就因旧伤复发撒手人世了。好在要有几名忠勇的卫兵护着我们娘俩,一位心腹算起来是我们的老家人,还代替南乡的父亲传艺,这才让他重又获得了家传的武艺。话说,这些年我们在渔阳,虽然占山为王,干的说起来是打家劫舍的营生,但从未为害乡里,既然我们的命是英雄救的,自然不能累了英雄的名声。这些年,在渔阳周边,广有些虚名,那些为清兵所害、为贪官所累、为恶霸所欺的穷苦人,到头来都愿意来投奔我们,在我们这里图个平安,我们的寨子这才越做越大。”

    听到这里,老侠王义顺终于辨明了原委,他点点头,深深信服,自己三十多年前,那一次出于习武之人本能的侠义之举,不但直接救了这一个人家,更间接救了渔阳周边的穷苦百姓,想来是个义举。

    想到这里,他问道:“这事我已经有了印象,老夫人,逸臣尚有一事不明。为何这山主南乡,要称我为义父?为何这幼子程三牛,要尊我为爷爷?”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